- 陈旭军;
区域教育“五育融合”需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赣州市章贡区从“平台搭建,构建创新发展的融合模式;课程统整,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教研转型,提供‘五育’融合的师资保障;多元联动,完善动态平衡的教育生态链;一核两翼,建立高效综合的评价机制”五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实践,为“五育融合”的区域落地提供章贡解决方案。
2024年14期 No.86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旭军;
区域教育“五育融合”需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赣州市章贡区从“平台搭建,构建创新发展的融合模式;课程统整,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教研转型,提供‘五育’融合的师资保障;多元联动,完善动态平衡的教育生态链;一核两翼,建立高效综合的评价机制”五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实践,为“五育融合”的区域落地提供章贡解决方案。
2024年14期 No.86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范嘉炜;
围绕“环境育人”的核心理念,创设赋予文化、融入智慧、实施项目的校园环境,以学校“智慧大道”为户外赋能环境,以“课程基地”为场域赋能环境,以“节日空间”为流动赋能环境,让校园中的景、物、人赋予学生成长的新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美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中成长,主动追求“真、善、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4年14期 No.86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范嘉炜;
围绕“环境育人”的核心理念,创设赋予文化、融入智慧、实施项目的校园环境,以学校“智慧大道”为户外赋能环境,以“课程基地”为场域赋能环境,以“节日空间”为流动赋能环境,让校园中的景、物、人赋予学生成长的新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美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中成长,主动追求“真、善、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4年14期 No.86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亚娟;巢春林;
面对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挑战,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兼顾普通学生和特需学生的需求,和而不同、扬长避短,借助乡村文脉民风,以精准科学评估推动避免任何显性与隐性隔离可能的转衔安置,以充分包容与尊重真正体现全纳教育的体系支撑,打破乡村学校普特融合过程中班级、课堂边界,创新顺应时代变革的乡村学校全纳教育课程建设中的管理、指导和教育途径、形式。
2024年14期 No.864 19-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亚娟;巢春林;
面对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挑战,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兼顾普通学生和特需学生的需求,和而不同、扬长避短,借助乡村文脉民风,以精准科学评估推动避免任何显性与隐性隔离可能的转衔安置,以充分包容与尊重真正体现全纳教育的体系支撑,打破乡村学校普特融合过程中班级、课堂边界,创新顺应时代变革的乡村学校全纳教育课程建设中的管理、指导和教育途径、形式。
2024年14期 No.864 19-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诸晓艳;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康身心方面有独特作用。作为一所新建校,南京市江宁区梅龙湖学校办学几年来,依托通过美术校本特色项目渗透挫折教育,达到全面育人新样态。文章以学校“慧兰阁”“童馨展”特色教室的打造为例,开展艺术实践,把现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分组进行传统文化手工的体验,进行遭遇挫折时如何破局的实践研究,以真实的案例呈现项目化研究的有效成果,最终实现学校美术育人活动创新化、挫折教育品牌特色化,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诸晓艳;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康身心方面有独特作用。作为一所新建校,南京市江宁区梅龙湖学校办学几年来,依托通过美术校本特色项目渗透挫折教育,达到全面育人新样态。文章以学校“慧兰阁”“童馨展”特色教室的打造为例,开展艺术实践,把现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分组进行传统文化手工的体验,进行遭遇挫折时如何破局的实践研究,以真实的案例呈现项目化研究的有效成果,最终实现学校美术育人活动创新化、挫折教育品牌特色化,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惠娟;
“开新学堂”是海门师范附属小学“金钥匙·开物成务”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新时代课堂文化表达,它突出“学生主体”,以南通市“立学课堂”为理论基础,激发学生成长自觉,升华学生的生命意义,形成润物无声的立体化育人场域。文章从理论基础、内涵价值、校本样态三个方面对“开新学堂”的校本化建设进行阐述。
2024年14期 No.86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惠娟;
“开新学堂”是海门师范附属小学“金钥匙·开物成务”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新时代课堂文化表达,它突出“学生主体”,以南通市“立学课堂”为理论基础,激发学生成长自觉,升华学生的生命意义,形成润物无声的立体化育人场域。文章从理论基础、内涵价值、校本样态三个方面对“开新学堂”的校本化建设进行阐述。
2024年14期 No.86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纳;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礼仪认知,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十分重要。文明礼仪培养,同样需要学生的教育自觉。为有效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自觉,深圳市宝安区凤岗小学成功打造出由环境、活动、课程、课堂和评价组成的“五育五力”培养新模式。
2024年14期 No.864 26-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纳;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礼仪认知,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十分重要。文明礼仪培养,同样需要学生的教育自觉。为有效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自觉,深圳市宝安区凤岗小学成功打造出由环境、活动、课程、课堂和评价组成的“五育五力”培养新模式。
2024年14期 No.864 26-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琛;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出现的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深圳市尚美小学实施指向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育文化特色新模式——“135心育”模式。通过浸润式、常态化体验学习,打造一个跨文学、艺术、社会学,融合心理学的多领域融合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不断汲取积极能量,缓解心理压力,明确未来方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135心育”模式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方向一致,能够有效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地、落实。
2024年14期 No.86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琛;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出现的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深圳市尚美小学实施指向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心育文化特色新模式——“135心育”模式。通过浸润式、常态化体验学习,打造一个跨文学、艺术、社会学,融合心理学的多领域融合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不断汲取积极能量,缓解心理压力,明确未来方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135心育”模式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方向一致,能够有效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地、落实。
2024年14期 No.86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梦姣;李华兴;
“双减”工作的展开对课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在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以项目化、序列化、一体化设计第二时段课后服务内容,通过整体架构课程体系,探索课程实施路径,统筹校内外课程资源,创新并优化评价机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024年14期 No.864 31-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梦姣;李华兴;
“双减”工作的展开对课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在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以项目化、序列化、一体化设计第二时段课后服务内容,通过整体架构课程体系,探索课程实施路径,统筹校内外课程资源,创新并优化评价机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024年14期 No.864 31-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沙妮;
以体育实践课为例,从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资源、课堂目标达成三方面探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围绕目标设计、思政内容、思政教学模式,探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从确立目标到思政元素的选择再到具体教学设计,让思政元素与体育教学情理贯通,实现体育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2024年14期 No.86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沙妮;
以体育实践课为例,从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资源、课堂目标达成三方面探究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围绕目标设计、思政内容、思政教学模式,探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从确立目标到思政元素的选择再到具体教学设计,让思政元素与体育教学情理贯通,实现体育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2024年14期 No.86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玉佩;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桥林古镇,经过历史沧桑变化,保留着著名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六大核心素养,提炼出乡土精神的维度,以培育学生乡土精神为指向,探寻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合作与探究中真正走进桥林,让乡土精神真正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成为他们的身份认知和前进动力,培养他们的乡土精神。
2024年14期 No.86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玉佩;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桥林古镇,经过历史沧桑变化,保留着著名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六大核心素养,提炼出乡土精神的维度,以培育学生乡土精神为指向,探寻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合作与探究中真正走进桥林,让乡土精神真正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成为他们的身份认知和前进动力,培养他们的乡土精神。
2024年14期 No.86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烨;
基于“双减”“双新”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应凸显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关联性的属性特征,力求突破学习时空、盘活学习资源、整合学习内容、综合学习方式、融合数字化学习,重组学习共同体,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差异性得到充分尊重。“混融”理念下未来学习是多元融合的,包括场域、主题、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融合,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主题式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结构化处理,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学科内、学科间以及数学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以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地认识事物,发展自主探究、协同合作能力。
2024年14期 No.86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陈烨;
基于“双减”“双新”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应凸显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关联性的属性特征,力求突破学习时空、盘活学习资源、整合学习内容、综合学习方式、融合数字化学习,重组学习共同体,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差异性得到充分尊重。“混融”理念下未来学习是多元融合的,包括场域、主题、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融合,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主题式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结构化处理,打破学科界限,突出学科内、学科间以及数学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以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地认识事物,发展自主探究、协同合作能力。
2024年14期 No.86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晗;
开展小学田园劳动教育,知识的传递、行为的培养和评价的完善是关键,知、行、评是小学田园劳动教育三部曲。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证研究的分析,系统地解析小学田园劳动教育三部曲的核心内容,提出小学田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2024年14期 No.864 41-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晗;
开展小学田园劳动教育,知识的传递、行为的培养和评价的完善是关键,知、行、评是小学田园劳动教育三部曲。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证研究的分析,系统地解析小学田园劳动教育三部曲的核心内容,提出小学田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2024年14期 No.864 41-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印琼;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必要且又直接的条件。各区域可以通过开发课程资源,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共案、教学课件、微课资源等,推动区域学科发展,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科建设的源动力,让资源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2024年14期 No.86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印琼;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必要且又直接的条件。各区域可以通过开发课程资源,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共案、教学课件、微课资源等,推动区域学科发展,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科建设的源动力,让资源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2024年14期 No.86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邵谛;
数码技术与版画艺术相结合,出现了新的版种——数码版画。数码版画给中小学版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梳理版画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常见的困惑,探索研究数码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分析数码版画对中小学版画教学的影响和价值意义。
2024年14期 No.86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邵谛;
数码技术与版画艺术相结合,出现了新的版种——数码版画。数码版画给中小学版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梳理版画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常见的困惑,探索研究数码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分析数码版画对中小学版画教学的影响和价值意义。
2024年14期 No.86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巧灵;
新课标对学科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课程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化发展,而跨学科整合是课程整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逻辑性的统整,创新性地开展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巧灵;
新课标对学科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课程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化发展,而跨学科整合是课程整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逻辑性的统整,创新性地开展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尚甜甜;
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融合才能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特征和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内在逻辑与价值关联的其他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以主题引领学科内外融合、多元建构,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52-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尚甜甜;
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融合才能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特征和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内在逻辑与价值关联的其他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以主题引领学科内外融合、多元建构,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52-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陆琳;
作业是延续课堂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与手段,有巩固知识与指导教师准备教学活动之用。随着教育迎来新一轮改革,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育也赋予作业更深的内涵。近年来,作业设计理念有所转变,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实践,对作业创新设计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发挥作业的作用,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陆琳;
作业是延续课堂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与手段,有巩固知识与指导教师准备教学活动之用。随着教育迎来新一轮改革,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育也赋予作业更深的内涵。近年来,作业设计理念有所转变,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实践,对作业创新设计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发挥作业的作用,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彦蓉;
文章围绕“数学绘本”这一主题,在全科阅读的视角下,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的要求,立足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学生这一目标,探索以数学绘本阅读为特征的多样化的数学绘本教学模式,促进数学跨学科融合。
2024年14期 No.864 57-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彦蓉;
文章围绕“数学绘本”这一主题,在全科阅读的视角下,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的要求,立足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学生这一目标,探索以数学绘本阅读为特征的多样化的数学绘本教学模式,促进数学跨学科融合。
2024年14期 No.864 57-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磊;
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诗歌对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仅停留在学生能够读通、背诵的阶段。而现代诗,较古体诗而言,更让学生感到苦恼。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为帮助学生克服对现代诗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尝试将读、写、评三者相融合,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4年14期 No.86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磊;
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诗歌对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仅停留在学生能够读通、背诵的阶段。而现代诗,较古体诗而言,更让学生感到苦恼。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为帮助学生克服对现代诗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尝试将读、写、评三者相融合,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4年14期 No.864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莉莉;
新课标颁布以来,数学跨学科学习成为研究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采取探究式发现学习,鼓励学生在真实、多样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在长久的积累中发展思维能力。
2024年14期 No.86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姚莉莉;
新课标颁布以来,数学跨学科学习成为研究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采取探究式发现学习,鼓励学生在真实、多样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在长久的积累中发展思维能力。
2024年14期 No.86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磊;
知识的建构需要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建立知识网络。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结构化教学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磊;
知识的建构需要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建立知识网络。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结构化教学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2024年14期 No.86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雪芳;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是常用的方式。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应十分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其中,学习任务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文章论述学习任务单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原则,各种不同课型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方法,以及学习任务单的有效应用。
2024年14期 No.86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雪芳;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是常用的方式。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应十分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其中,学习任务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文章论述学习任务单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原则,各种不同课型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方法,以及学习任务单的有效应用。
2024年14期 No.86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涵;
小学英语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学英语复习课大情境的创设与实施,围绕教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境为依托展开教学。大情境的创设与实施,让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贴近现实生活,使课堂富有整体性和深度性。
2024年14期 No.86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涵;
小学英语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学英语复习课大情境的创设与实施,围绕教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境为依托展开教学。大情境的创设与实施,让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贴近现实生活,使课堂富有整体性和深度性。
2024年14期 No.86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尹杰;
体育家庭作业和家校互动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体育教育中存在家庭作业完成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家校互动渠道和方式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家庭作业引导与监督作用,健全家校互动平台与机制,并通过研究分析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家校互动模式,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提高。
2024年14期 No.86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尹杰;
体育家庭作业和家校互动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体育教育中存在家庭作业完成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家校互动渠道和方式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家庭作业引导与监督作用,健全家校互动平台与机制,并通过研究分析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家校互动模式,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提高。
2024年14期 No.86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海洋;
文章主要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及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具体生活案例开展教学,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助力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024年14期 No.86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张海洋;
文章主要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及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具体生活案例开展教学,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助力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024年14期 No.86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张丹婷;
文章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在理解“数学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基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经验,论述让数学文化植根于课堂的教学策略:寻求文化支撑,着眼知识本质;传承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思想;融通数学文化,提升数学思维;了解数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
2024年14期 No.864 77-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丹婷;
文章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在理解“数学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基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经验,论述让数学文化植根于课堂的教学策略:寻求文化支撑,着眼知识本质;传承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思想;融通数学文化,提升数学思维;了解数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
2024年14期 No.864 77-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沈新春;
2022年版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主要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具体表现为从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一般化的数学模型,最终应用于同一类的现实生活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模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抓住培养模型意识的关键节点,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2024年14期 No.86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沈新春;
2022年版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主要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具体表现为从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一般化的数学模型,最终应用于同一类的现实生活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模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抓住培养模型意识的关键节点,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2024年14期 No.86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韩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高频词。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重构和改进课堂教学,全面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而言,思维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一线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扎扎实实将数学思维融入每一节课。要把数学思维的培养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让思维助力学习,让学习提升思维品质,将发展数学素养和掌握数学知识统一起来。
2024年14期 No.86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高频词。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重构和改进课堂教学,全面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而言,思维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一线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扎扎实实将数学思维融入每一节课。要把数学思维的培养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环节,让思维助力学习,让学习提升思维品质,将发展数学素养和掌握数学知识统一起来。
2024年14期 No.86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邱建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小学书法教育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凸显书法的育人功能。文章结合习字立人的实践探索,论述小学书法教育要重视文化熏陶、注重技道融合、立足课堂实践,关注学生写字习惯养成,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提升学生学识修养。
2024年14期 No.86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邱建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小学书法教育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凸显书法的育人功能。文章结合习字立人的实践探索,论述小学书法教育要重视文化熏陶、注重技道融合、立足课堂实践,关注学生写字习惯养成,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提升学生学识修养。
2024年14期 No.86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房;
古诗词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学生诵读古诗词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浅层理解到深入掌握、由局限于书本知识到更全面的学习转变。教师要通过交互性的诵读组织建设、开放性的诵读过程监控、生活化的诵读活动设计等有效举措,切实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诵读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14期 No.86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陈房;
古诗词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学生诵读古诗词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浅层理解到深入掌握、由局限于书本知识到更全面的学习转变。教师要通过交互性的诵读组织建设、开放性的诵读过程监控、生活化的诵读活动设计等有效举措,切实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诵读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14期 No.86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